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一淼新闻 一淼EAP 罗淼团队 每日动态 心理课程 罗淼情商 在线留言
 用 户 名:  登录密码:  一淼百问 进入论坛 人才加盟 联系我们
    最新消息:
 十堰罗淼心理咨询:细节让你变交..
 十堰罗淼心理咨询:当今城市孩子..
 十堰罗淼心理咨询:当今城市孩子..
 十堰罗淼心理咨询:"新老人”带..
 十堰罗淼心理咨询:抑郁不只是心..
 十堰罗淼心理咨询:身体在替内心..
 十堰罗淼心理咨询:你没有不好,..
 十堰罗淼青少年心理咨询——青春..
李晶
马铖铖
杨蓉贺
钟 馨
易天军
罗 淼
邓徐明
万家富
为什么选择EAP
企业愿景-高管培训
赢在中层-执行力培训
成在基层-高效员工培训
特别关爱-员工成长培训
首页 > 服务项目 > 十堰罗淼青少年心理咨询---过度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反而会害了孩子?
十堰罗淼青少年心理咨询---过度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反而会害了孩子?

来源:十堰罗淼心理服务中心| 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2-03-20 16:22:53

在我们的传统中,有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就是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锻炼孩子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越来越多的事情上能够不依赖别人,这一点肯定重要。

 

然而,是什么导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居然成了洪水猛兽?让人闻之色变?

 

我们先来看一个举例:

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在学习骑二轮自行车,妈妈在一旁教着。

 

 女孩怎么学都不会,总是摔跤。一开始,孩子会哭,会害怕,坐在地上泪眼朦胧地看着妈妈,向妈妈求抱抱。

 

可是,妈妈却不为所动:

“这有什么,独立一点。”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摔倒了就自己站起来。” 

 

就这样,女孩站起来、跌倒、站起来、再跌倒,不断循环。 直到最后,女孩完全放弃了对妈妈的求助,变得沉默不语。最终,孩子也没能学会如何骑自行车。

 

 

这个例子由于妈妈的态度,孩子求助未遂。妈妈的做法显然很好理解,她强调“要自己做”,出发点是想训练孩子独立的能力。但如果一味强调“要自己做”,却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寻求帮助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弱点

 

独立的第一步确实都会有痛苦,不过为人父母,我们千万不要只教会了孩子独立,却忘记了教会孩子如何向外界求助。 

 

寻求帮助,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弱点。

 

记得看过一个小故事:

爸爸带着5岁的孩子来到野外,指着一个大石头告诉他:如果今天你能推动这块石头,就能提前得到一个月的零花钱。

 

孩子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依旧没有撼动石头分毫。最终垂头丧气。

 

这时候爸爸来到身边,稍微一用力,就推动了石头。

“孩子,你虽然很努力,但是并没有用尽所有的资源,比如说,向我求助。”

 

 

当孩子向我们求助时,一味地数落和打击,只会让孩子失去向外界求助的能力,要走更多弯路。

 

能否得到父母的帮助对孩子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安全感的重要组成。

 

大家都知道安全感这个概念,也都知道安全感很重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

 

前面提到的例子,都是心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学骑车的小女孩,可能心里已经萌芽了一个“妈妈不可靠”的影子。

 

那到底什么是安全感呢?

 

在和父母们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觉得我的孩子安全感不够。或者说某个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从来不缺吃穿,也几乎没经历过事故、战争和自然灾害,一直都生活得很安全,那么安全感不足是怎么造成的呢?

 

造成安全感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孩子觉得得不到足够的帮助。要想真正理解安全感,就必须理解人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社会性。

 

人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人与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因此对于每一个人的生存,不仅需要自己做事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得到他人帮助的能力,这两项能力是缺一不可的。

 

而对于孩子来说,得到他人帮助尤其重要,因为严格地讲,人类的孩子假如得不到他人的帮助,那就根本无法生存。

 

 

 

 


寻求父母帮助是本能

 

每个孩子都具备一个本能,就是要经常确认父母是否能提供帮助,如果他发现得不到足够的帮助,他就会觉得不安全。

 

可是,怎么会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呢?

 

我们怎么会不帮助孩子呢?别说帮助了,我们为了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的牺牲都心甘情愿呀。相信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心声。但是,孩子也这么认为吗?

 

再给大家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男孩在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想喝饮料,爸爸给买了一瓶。但是孩子拧不开瓶盖,想要爸爸帮忙。

 

但爸爸认为儿子没有足够努力,男孩子怎么可以什么事都要求别人帮忙呢,因此跟他说“自己拧开,拧不开就别喝了”。

 

最后,孩子就是没喝成饮料。

 

 

要求孩子自己拧开瓶盖,锻炼他努力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有什么错吗?

 

刚才说过,努力自己做和得到他人帮助,这两件事是缺一不可的。

 

因此锻炼孩子努力自己做本身没有错,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帮他。

 

在这里要说一下孩子的大脑发育状况。孩子的大脑还非常不成熟,因此他对一件事情形成的认识,还处在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的阶段。

 

在让孩子自己拧瓶盖这类事情中,父母可能只是简单地认为——我是在教给他们“要自己努力”的道理。但这样的经历在孩子大脑中形成的认识很可能是:我需要帮助时,我爸爸不会帮我。

 

那么难道说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做所有的事吗?

 

当然不是。即使我们这么做了,也只是让孩子得到了帮助,没有让他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

 

有没有二者兼顾的办法?

还是以拧瓶盖为例,爸爸可以这么做——

 

会毫不犹豫地表现出愿意帮助他的态度,但行动上并不一定就是伸手把瓶盖拧开。

 

爸爸说:“好嘞,我来帮你!”然后可以握住瓶子,让我儿子来拧瓶盖。

 

也可以用拿过瓶子,表情稍微夸张地使劲拧,边拧边说:“哎呦,还真够紧的嘿。我拧几下拧不开。”再给孩子——“换你试试”。

 

这样轮流来,不管最后是谁拧开的都没关系,总之这会让孩子参与到一个合作努力的过程中,既让他努力了,又不会让孩子觉得他需要帮助时,爸爸却袖手旁观。

 




能够随时得到父母帮助的世界,才是安全的世界

 

这跟“事情与心情的区别”类似——我们只需要在心情的层面表达有求必应的态度,但在具体事情的层面,并不一定就是伸手帮孩子把事情做了。

 

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既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愿意帮他,又有机会继续努力锻炼自己。

 

很多专业人士都一再强调必须让孩子在心里确信能够随时得到父母的帮助,就是: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会随叫随到。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可能会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不就变得事事依赖大人了吗,不就没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了吗?

 

这其实是把事情上的帮助和心情上的帮助搞混了。

 

咱们仔细回顾一下孩子成长的过程,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孩子会先努力练习自己走路,等到会自己走了,就开始粘着让大人抱。

 

在很多事情上都是类似的模式:孩子先要自己吃东西、先要自己穿衣服,你喂他帮他,他还会不干,等真的有能力自己吃、自己穿了,他就开始要求大人喂饭、要求大人帮着穿衣服了。

 

有人把这说成“行为倒退”,其实这个现象的真正含义,是孩子在本能地确认:

 

我现在能自己走开了,那我还能随时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吗?

我现在能自己做很多事情了,那么爸爸妈妈还会帮我吗?

 

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让孩子继续锻炼,因为他已经锻练过了,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答案:爸爸妈妈仍然会帮你。

 

对于孩子,能够随时得到爸爸妈妈帮助的世界,才是安全的世界。

 

 

 

 

最后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而当孩子陷入绝境之时,又能给予孩子足够的精神支撑。

 

只有这样,孩子一路上才能走得更稳健。

 

既能放心去闯,去努力过好每一天;又能在遇到绝境之时,向外界求助,获得他人的帮助!

 

孩子,无论你的前方是什么,你的身后始终有我们!

 

  本文出自:十堰罗淼心理服务中心 十堰罗淼 罗淼心理 十堰心理培训 十堰心理咨询师 十堰心理咨询 湖北一淼心理咨询
  湖北十堰罗淼 www.luomiaoxinli.com 十堰心理咨询服务 十堰心理服务
  罗淼心理咨询,让生活更美好!
    预约电话:0719-8106493 8228727 13597862277
罗淼百科 秦楚网论坛 罗淼空间 罗淼微博 十堰心理培训 十堰心理咨询 十堰心理咨询中心
十堰心理机构 十堰心理培训 缘分天空365 心理师罗淼新浪微博 罗淼心理工作室腾讯微博 十堰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 十堰青少年情商培训
 
版权所有:罗淼心理服务中心 鄂ICP备09017530【后台管理】
【后台管理】 湖北十堰罗淼心理咨询服务中心